您的位置:首页 > 阵地建设

以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11-11-15

    ——芙蓉区文化阵地建设的主要做法

  区—街—社区三级文化阵地在推动公共文化普惠、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区通过科学有效的引导、多种形式的渠道提质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使我区文化馆、区图书馆、13个街道文化站、7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4个农家书屋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的场所。全区文化活动阵地呈现出硬件设施完善、活动开展经常、文艺资源丰富的特点,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有序发展、规范运行的态势。 

  一、主要做法

  1、建立督导机制,健全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我局实行文化阵地建设一把手负责制,由局长成良访任组长,体育办、文化馆、图书馆具体负责指导,制订了工作方案,配备了经费,为我区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同时,各街道和各社区作为具体实施单位,均成立了以主管副书记和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构,专人负责群众文化阵地建设工作。通过每月文化站长例会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交流典型经验。实行文化馆、图书馆业务干部与街道文化站结对的办法,科学指导文化站的功能室布局,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全区各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制度统一、管理一致。2010年,全区共建设了解放路街道化龙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10个长沙市示范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内面积均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室外文娱健身活动场地面积800平方米以上,年均开展居民文体活动8次以上,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超过60%。

  2、严格督查制度,规范设备使用与管理。2011年,文化部向我区配送了一批价值200多万元的设备,包括音响、乐器、电脑、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设备器材。我区以本次设备配送为契机,科学引导全区41个接受设备配送的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切实发挥公益性和示范性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由区文体局组成督查小组,督促街道、社区建立台帐,明确保管和使用责任领导、责任人,并通过绩效考核的手段,坚决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截留、挪用和私分的现象,确保公共文化设施不被挪作他用和占用。组织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管理使用人员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点和群众文化活动器材的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使用。采取现场经验交流会的形式推广我区充分发挥公益性功能的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辖区内其他社区树立示范和标杆,使全区13个街道文化站、77个社区文化中心真正成为居民群众喜欢参加、方便参加、经常参加的文化场所。

  3、提升辅导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一是通过开展培训,提升文化骨干的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局每年组织文化站长、社区文化专干及业余团队骨干开展培训4期以上,邀请省、市专家授课,重在理论知识的丰富和文化理念的更新。每年开展舞蹈、声乐、器乐、时装、书法、美术、摄影等常规培训100次以上,提升文化辅导员和业余团队骨干的专业技能技巧。二是进行实地指导,不断夯实阵地建设的基础。区文化馆4名业务干部分别承担4-5个街道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工作,对于文化站组织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做到事前咨询、事中指导、事后反馈,重点扶持了解放路街道文化站历史街巷文化品牌、东屯渡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运行、潇湘红时装艺术特色等典型,为其他文化活动中心树立了标杆,带动了全区文化阵地的均衡发展。

  4、运用信息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便捷。通过“芙蓉之窗”和“芙蓉文化”的信息平台,每个街道和社区均设立了信息专员,及时收集街道和社区文化活动的重大事件、存在困难和发展建议,区文体局安排专人对信息进行分类,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情况定期公布,存在问题呈报主管领导,发展建议上报区政府,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及时处理文化阵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取得成效

  1、阵地完善,全民参与。通过建立制度、完善场地、加强辅导等形式实现区文化馆、图书馆、街道文化站的免费开放,区文化馆每周开放时间42小时,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56小时,街道文化站每周开放40小时,接待人数共计达150000人次。通过“欢乐芙蓉”、“图书漂流”、“经典诵读”等文化进社区活动,宣传普及文明新风,让优秀文艺作品、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的居民群众,推动文化惠民。每年发放宣传手册4000多份,图书流量100000多次;开展展览15次以上,参与群众8000人次;大规模培训4期,参与群众2000人次;送电影进社区20场,参与群众10000余人;送戏进社区15场,参与群众8000余人;讲座、报告会等活动20场,读者活动30次,参加群众20000余人。

  2、活动丰富,文化繁荣。近年来,区文化馆、各街道、社区依托“牵手芙蓉”、 “七彩芙蓉”、“健康芙蓉”的平台,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体育竞技等形式,每年开展大型广场文化活动30次,参与群众30000人次;中小型群众文化活动260次,参与群众300000人次。两年一届的“芙蓉艺术节”囊括书法、美术、摄影、声乐、器乐、舞蹈、曲艺、戏剧八大艺术门类,每届参赛作品均超过500件,参与群众4000人次。大部分社区天天有早舞、乒乓、健身、象棋、阅览活动;周周有卡拉0K、电子阅览、网络影片、科学普及、舞蹈表演、书画研讨、读书交流等活动;季季有社区文化宣传专栏、社区宣传报。

  3、指导有力,精品不断。近年来,我局结合长沙市百佳文艺团队”评选,围绕“打造精品团队”的思路,采取创作作品发布会与省市专家现场点评的方式,发展和培养了一批在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特色明显的团队,涌现了一大批的优秀文艺作品。2009年,我区创作的男声四重唱《奋进鼓》获得了全省艺术节银奖,舞蹈《金稻梦》、《彩俑》分别获得全省艺术节长沙市选拔赛决赛银奖、铜奖。2010年,我区原创节目《麻石街》荣获湖南省农村文艺汇演丰收奖,舞蹈《片片芙蓉情》、《春之声》分别荣获长沙市百佳群众文艺团队PK总决赛银奖和铜奖。2011年,我区荣获湖南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首届民族器乐合奏大赛金奖1个、红歌赛铜奖1个,长沙市“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舞蹈、声乐选拔赛中荣获金奖2个,银奖4个。通过“芙蓉杯”新节目大赛,挖掘了《农奴戟》、《彩翼九天》等原创作品冲刺明年的“十艺节”。

  4、普查入手,强化保护。2009年,我区组织各街道和社区深入调查了100多个项目,走访了10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整理出国家级项目2个,省级项目1个,市级项目2个,区级项目25个。2010年,出台了《芙蓉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每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演出、展览、咨询等活动4次以上,参与群众10000人次,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关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